在招远市夏甸镇,文化不仅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乡愁,更是照亮精神家园、凝聚奋进力量的灯塔,依托坚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与创新服务模式,夏甸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,深深播撒进乡土沃野,绽放出绚丽的文明之花。
深植沃土,文化服务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
夏甸镇精准聚焦群众文化需求,盘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资源,构建起“专业力量引领+群众自我管理”的服务新模式。通过完善制度、配强队伍,将一道道丰盛“文化大餐”直接送达百姓身边。从千禧花饽饽臧大姐的由衷赞叹,到根雕、柳编、字画等民俗艺术展览的蓬勃开展,再到专业舞蹈老师下沉村庄的精准辅导——银山后村刘大姐的舞姿愈发优美,前路家村孙大姐的夜晚因集体排练而充满欢声笑语。这些“点对点”服务与“线上”舞蹈打擂等活动,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参与感、满足感与幸福感,让文化供给如春雨般浸润心田,一年来全镇共有78个实践站有条不紊的开展各类活动文化活动300多场次,2万多人次受益。
匠心传承,非遗技艺铸就时代精神内核
夏甸镇深知,非遗文化是历史的活化石,其蕴含的“工匠精神”正是新时代的宝贵财富。民俗文化展厅的精心打造,不仅是对胶东花饽饽、根雕等传统技艺的尊重与展示,更是对“追求卓越、一丝不苟”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情礼赞。这份推崇,点燃了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,吸引着年轻一代投身非遗传承,在指尖的舞蹈间,悄然熔铸着向善、向好、精益求精的社会精神内核,使“敬业”“和谐”的价值理念在传承中熠熠生辉,非遗传承人驻点开设公益课堂,培育的3支村级演出队伍年演出超60场,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。
先锋引领,文明乡风吹遍阡陌巷里
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”。夏甸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文明乡风建设中的“带头人”和“老师”作用。在主题党日、村民会议中,党员干部带头“劝、帮、教”,让友善、诚信、孝悌、感恩之风在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生根发芽。同时,全镇36名35岁以下年轻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,结合本职工作,充分挖掘身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,弘扬夏甸“主旋律”“正能量”,在挖掘过程中年轻干部也体会到了榜样的力量,使文明新风既有力度,更具温度,树起正气浩然的精神旗帜,今年推选夏甸镇新村北村孝老爱亲的臧翠堂入围“中国好人”。
惠民乐民,百姓舞台绽放幸福光彩
文化惠民,重在“热”在基层、“热”在群众。从王大姐告别牌桌奔向广场舞的转变,到元旦曹孟村“四季村晚”的火热上演——村民自编自导自演,将移风易俗、新农村风貌融入歌舞戏曲。夏甸镇整合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、文体广场等硬件资源,通过“一村一年一场戏”、“文旅七进”等载体,让“百姓舞台”真正成为群众展示风采、共享欢乐、凝聚乡情的幸福空间,将“民主”“文明”“和谐”的价值追求,融入载歌载舞的日常,2025年来,50多场次的惠民演出,让百姓们自得其乐。
振兴赋能,文化铸魂绘就“甜蜜”新图景
在“甜蜜谷”乡村振兴示范区的蓝图中,文化振兴占据核心位置。夏甸镇坚持“文化聚人心,提振精气神”,将文化惠民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。通过全民美育、全民阅读、文明实践下乡等活动,深挖乡村文化资源;积极培育文艺团体与志愿者队伍,以高品质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。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内生动力,助力夏甸向着“乡风文明、功能完善、产业兴旺”的和美家园坚实迈进,仅“曹孟优品”助农计划带动村集体增收超8000万元。
夏甸镇的生动实践深刻印证:当文化服务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基层,当非遗匠心跳动时代脉搏,当党员先锋引领道德风尚,当百姓舞台点亮万家灯火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化作了田间地头的笑语欢歌、指尖流转的精湛技艺、邻里互助的温情暖流、乡村蝶变的磅礴力量。在这里,文化之根深扎沃土,文明之花遍开原野,共同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昂扬奋进的价值强音。
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。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,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。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dql.aarrnet.com/5011.html